笑看葡萄酒界的那些事---转帖自某人的博客
(一)美夏篇:这次,你还行吗?
前两天惊闻拉菲代理权易主了,从美夏分离,火速加盟ASC。其实这消息对我来说一点都不吃惊,拉菲要买美夏的股份,美夏不给,这就跟现在的小姑娘找对象,让对方把房本加上自己的名字,否则不跟你结婚一样。后来又听说拉菲仅仅是要买美夏10%的股份,美夏都不肯卖,大家一片哗然:只有10%为什么就不肯卖啊?根本对你的控股权不形成影响啊,而且对方是拉菲啊,大名鼎鼎的拉菲,背后是更为强大的罗斯查尔德家族啊。
记得两年前跟一个ASC的人聊起中国的葡萄酒代理商时,她说:我们有一个竞争对手,叫美夏,他们有很好的品牌,但是他们不会运作。言下之意是ASC虽然没有很好的品牌,但是强于渠道建设,而美夏有好牌子,却无运作能力。我笑了!
果真如此吗?
ASC大大的错了。当时的美夏,并不是徒有好牌子,其品牌运作能力也是相当的强悍的。美夏的传统是从来不用中国人做品牌经理来运作其品牌,但是当时在拉菲的强烈要求下,请了一个中国籍的品牌经理,此人十分勤奋上进,拉菲在其手中一飞冲天。智利品牌甘露是美夏多年的支柱,当时也聘请了一位精通汉语英语粤语闽南话上海话的马来西亚品牌经理,甘露也当然的成为了中国市场上智利葡萄酒的头牌。法国人运作欧洲的品牌也中规中矩。当时的市场支持人员也是黄金一代:广告运作的两代人都很强,分别是N和A;设计,促销品制作等等人员齐备,更有美夏特有的市场分析师职位来做大脑。这样的市场团队,你ASC敢说其品牌运作能力弱?
当时我们分析,只要美夏愿意,灭ASC是轻松的事情,只不过美夏的老板一直有顾虑,是否一下把市场开发完全,还是压着步伐。如果把市场完全开发出来,超级品牌比如甘露等就有独立的可能,而每年保持一定的增长,却是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法。你想啊,如果超级品牌都独立了,自己做什么?再培育一个拉菲甘露这样的品牌?
如果你读懂了上边的分析,就知道我为什么笑了。
葡萄酒市场总是风云变幻,只不过有的时候快的你都想象不到。08年,法国Petrus的东家与美夏分手,没有关系,当年澳洲最著名的品牌奔富还跑了呢,当时奔富占了美夏销售的三分之一强,有什么影响,美夏不是照样活的好好的,反正还有甘露和拉菲。然后经济危机美夏顺利度过了,骄傲,还保持了增长,行业内谁敢争锋。然后笑看ASC老板进了局子,住了个把月。然后美夏碰到了市场部最资深的四大金刚的离职,分别是旧世界品牌经理,甘露品牌经理,广告运作和市场分析师。也无所谓,离了谁不行啊。接着笑看ASC被三得利收购掉,好玩。紧接着,拉菲也飞了,你还敢无所谓吗?你还敢无所谓吗?
我们先看品牌,美夏现在葡萄酒超级品牌只有一个:甘露(还有一个巴黎水的矿泉水品牌算超级品牌吧)。一级品牌2个,剩下的都是无名之辈。
我们再看团队,美夏现在品牌经理三个:中国籍拉菲经理已经无拉菲可做,法国人年轻但是潜力无限,算一个潜在优势;加拿大籍的品牌经理能力太过有限。这样的品牌团队已经要逐渐沦落到跟捷成一个水平了。支持团队还算齐备,但是市场分析师已经不可能找的到了,这样的人,在市场上本来就是非常稀缺的。
再看渠道,曾经美夏的人出去,只要跟人说:我们是拉菲的总代。基本上生意算谈成了。可是今天拉菲飞了,商超渠道50%的销售要完,批发渠道不堪想象。
我们再看美夏的人力资源,不知道多少中国人离开美夏都会说:没有机会。哪怕是曾经在美夏最资深的中国籍员工,再高的贡献,也不可能进入最高决策层(惊闻最近美夏南方招了一个中国籍总监,让大家大跌眼镜,风向变了?)所以无数的中国籍销售菁英,市场菁英纷纷离职。没关系,中国这么大,你走了,我还找不到人了?再看看老板的身边的美国人加拿大人,却蹭蹭的往上跳,嘿嘿,大家欣赏一下美夏的网站就知道那些洋大人的水平了。
(二)ASC篇:哥哥你傍大款了啊!
去年听说ASC老板小圣皮尔进局子了,大家纷纷表示对生活无影响。鉴于ASC在中国的经营十分中国化,手段中国化,而开始政府又睁一眼闭一眼,更放任了他们的这种趋势。于是整个行业进口报关虚报,销售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终于迎来了政府的整改。当时整个行业内很多的老板都进了局子。
ASC是中国葡萄酒市场销售的老大,作为老大,当然强在销售渠道,但是弱于品牌,所以对后边的跟随者美夏和桃乐丝总是戒备极深。
经济危机对ASC的打击也是相当严重的,及其依赖ontrade的外资葡萄酒公司,都不同程度受到了打击,裁员减薪层出不穷。以至于ASC最终被日本三得利公司收购。三得利公司是日本第一世界知名的葡萄酒运作商(别以为它仅仅是啤酒饮料公司),拥有多个世界知名的酒庄,这次收购了ASC,彻底掌控了中国的葡萄酒销售终端,对业界影响极深。
既然收购了ASC,就要想尽办法补足短板,而品牌,正是ASC最短的短板。还好,三得利公司在世界葡萄酒界人脉极深,很快从美夏抢过了鹿跃酒窖,更快的抢到了拉菲。我相信,ASC从此一统江湖的日子来到了。
我们先看品牌吧,ASC拥有的超级品牌算两个吧:奔富,拉菲。一级品牌:诺顿,加雅,和富,路易亚都,盛塔丽塔等,品牌已经十分强悍。目前国内可以匹敌的只有桃乐丝。
我们再看看人员结构吧,ASC用于最本土化的人才结构,除了老板及品牌运作副总裁,首席运营总裁,财务副总,销售副总皆为华裔,深知中国本土经营之道,销售团队稳定,大家不会感觉到有天花板在你头上罩着你。
渠道更不用说了,本来就是ASC的优势。
好,这下ASC圆满了,不知道ASC现在是不是真正感觉到一览众山小了。我想应该是了。
结尾篇
最后我总结一下,这些外资的葡萄酒企业给我们中国的消费者的影响。
是的,我要感谢这些国外的巨头到中国来运作葡萄酒,他们在国外有人脉,有经验,给我们中国带来了世界著名的葡萄美酒,给中国的政府带来了就业,很好啊。
可是,他们的超高运营成本,也决定了他们的产品不会便宜,本来国外卖15欧元的葡萄酒,他们会卖500人民币。本来价值200多块的意大利瓦普利切拉,他们会卖400块人民币。他们的垄断是消费者的一种悲哀。
可是又有什么选择呢。纵观中国市场,无数的假货次货横行,你很可能花了1200块,买到了假拉菲,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是专家啊,难道人人去喝张裕长城吗?这不更是一种悲哀吗。
呵呵,说怕把别人牌子做大了他们自己来做市场,是表面现象,试问长城,张裕等知名国有企业都无法自己来做终端,术业有专攻啊。ASC并不是无敌,在中国,外企迟早会收到民族企业的挑战,这个是时间问题。
我们先看品牌,美夏现在葡萄酒超级品牌只有一个:甘露(还有一个巴黎水的矿泉水品牌算超级品牌吧)。一级品牌2个,剩下的都是无名之辈。
-------------------------------------------------
如果作者尝过美夏60%的酒的话,就绝不会说出这种话。
超级品牌是甘露?以市场曝光度、商业炒作来区分的吗?
我可以说,单以酒质来衡量品牌,美夏的好酒绝不比ASC少(指好酒商的数量)。而且ASC的好酒味道雷同的多,美夏各种风格的好酒几乎都有
这个仁兄单凭这篇博客文章,可以毛遂自荐,去ASC应聘,录用率100%。应聘的职位叫“托”,或者用现今比较流行的称谓“网络推手”,我鄙视!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这两家公司,没有其他的因素掺在其中,我不禁想知道的是,美夏拒绝拉菲的股份要求难道仅仅是因为那个10%,我不禁想打个比方,美夏若果接受了拉菲,试问美夏还能做法国波尔多的其他品牌吗,美夏为什么会放弃波尔多右岸的莫意克JP-MOUIEX.还不是其中有个排他性条款(我不敢确认只是倒听图说),如果第一个三年他不会和你说什么,那第二个三年再续约时,会不会将排他性延伸到DBR其他国家的品牌呢?比如智利有巴斯克,阿根廷有凯洛。法国南部还有奥西耶。
再说了,拉菲你到底还能如此这般的红火多久?水货假货泛滥的让人看不懂。以过望的实例来看,中国人做品牌是往死里做,合法的实际利益者能得到又有多少?都是所谓不法商贩充分利用其品牌做到起利益的最大化,什么拉菲尔,拉菲特,拉菲神话,金标拉菲,银标拉菲,拉菲皇后等等那就不去提他们了。
当然,那不是中国人的品牌,我作为中国人不觉得有什么可惜,只是可惜了国内的那几个大品牌。但愿等我老的时候还能看到那几个品牌!
美夏终止于拉菲的合作在我看来对美夏来说不一定是坏事。
没有拉菲这个品牌,在波尔多还有很多非常好的酒是我们国人没有重视和知道的,美夏可以从容的选择和做市场,相对来说其他酒商会不会更期待和美夏联系和合作。会给我们国人带来什么新鲜的东西呢?
当然,短期内可能对美夏会有一定的影响,就看美夏怎么度过这个过度期,毕竟美夏过去也有失去奔富这个品牌的经历,而当时美夏所碰到的情况和现在较为的相似,当时的美夏经过好几年时间的运营和努力,平稳的度过了,其中还发生了“SARS”导致全国性的餐饮业大萧条。只是这此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我正在等待。。。
让我们分享一个前车之鉴的案例吧。
如果我们上Lafite官网,不难找到美国的distributor是PASTERNAK。看看若干年前他们的portfolio,可谓品牌云集,可用“扎实”二字形容,整个市场份额也不错。但事实有时候就是如此相似,几年前,同样的境遇,DBR要求入股,与现在的美夏的2位partner不同,PASTERNAK的2位partner欣然答应了入股要求。现如今让我们在看看他们的portfolio,http://www.pasternakwine.com/portfolio只能说“单薄”2字,市场份额及销量大不如前。每年DBR作为股东都会要求delist掉一些他们认为是“威胁”的竞品的品牌,DBR的item和销量占比确实如他们计划中的那样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整个PASTERNAK的运营大伤元气,大不如前。孰不知,DBR就是靠金融投资起家的,玩起资产运作的东东可谓如数家珍。回顾美夏代理DBR的那几年,拉菲针对中国市场又做了些什么呢?市场推广?品牌建设?打击水货假货?什么都没做!可悲啊。。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谁离开谁都能活 就是拼谁活的更好呗
对于拉菲在谁家兴趣不大 不过博主说三得利对ASC 对中国的影响让我冒下冷汗
潜水的人冒个泡
不管咋样 还是很感兴趣的看完了
多点行业内的文章看看蛮有意思 不知道谁写的 很幽默呀:
这样的品牌团队已经要逐渐沦落到跟捷成一个水平了。
看的我乐得不行
顶这个帖子~
分析的很到位
作为一位即将要去美夏工作的一员,领就到了
不过我还是想说,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就目前市场诸侯混战的情况来看,谁赢谁输还很难定论
这个市场尚未成熟,人们对葡萄酒的认知浅薄
未来的未来,我相信葡萄酒口味的多元化才是主流
任何困难只要撑过去了 就是胜者
请登录后再发言
> 话题汇
最新话题:
2006 Saxum "Bone Rock - James Berry Vineyard" Paso Robles 西拉 (tomcats)
2016 Château Bel Air Gloria,Haut-Médoc Cru (tomcats)
2008 索罗玛 Marimar Estate Don Miguel Vineyard La Masia 黑皮洛 (tomcats)
2008 Poet's Leap 美国 哥伦比亚谷 Late Harvest Botrytis Riesling 晚收贵腐雷司令 (tomcats)
2005 纳帕名庄 Araujo 的副牌酒 Altagracia (tomcats)
2007 Monument Ridge, 加州索罗玛Alexander Valley (tomcats)
MMOEXP: Blade and Soul Neo is exactly what it claims to be (Ludwighench)
MMOEXP: Diablo 4 at which there were those Legendaries (Ludwighench)
Progressing through Ascendancy in Path of Exile 2 (Ludwighe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