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名人和葡萄酒

发表于:2010/10/9 16:50:31  |  最后修改于:2010/10/9 16:50:31

来自:kevin楼主

  魏文帝与葡萄酒

    魏文帝曹丕喜欢喝酒,尤其喜欢喝葡萄酒。他不仅自己喜欢葡萄酒,还把自己对葡萄和葡萄酒的喜爱和见解,写进诏书,告之于群臣。

    魏文帝在《诏群医》中写道:"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 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饴,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他方之 果,宁有匹之者"。 作为帝王,在给群医的诏书中,不仅谈吃饭穿衣,更大谈自己对葡萄和葡萄酒的喜爱,并说只要提起葡萄酒这个名,就足以让人唾涎了,更不 用说亲自喝上一口,这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

    《三国志,魏书.魏文帝记》是这样评价魏文帝的:'评曰: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疆识,才艺兼该."实际上,曹巫还是位美食大家,更是位葡 萄酒品尝大师。按当今流行的做法,是要由葡萄酒学院授予"荣誉博士"的。有了魏文帝的提倡和身体力行,葡萄酒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使得在后来的晋朝及南北朝 时期,葡萄酒成为王公大巨、社会名流筵席上常饮的美酒,葡萄酒文化开始兴起。这在当时的不少诗文里都有反映。 
     
陆机与葡萄酒

    陆机(261-303)是三国时东吴名臣陆逊的孙子。吴亡后,他于晋太康末应绍入洛阳,曾为太子洗马、中书郎等职。
    陆机在《饮酒乐》中写道:蒲萄四时劳醇,琉璃千钟旧宾。夜饮舞迟销烛,朝醒弦促催人。春风秋月桓好,欢醉日月言新。

    《饮酒乐》中的"蒲萄"是指葡萄酒。诗中描绘的是当时上流社会奢侈的生活:一年四季喝着葡萄美酒,每天都是醉生梦死。这时的葡萄酒是王公贵族们享 用的美酒,但已比较容易得到,决非汉灵帝时盂他用来贿官时的价格,否则谁也不可能一年四季都喝它。实际上,在一百多年的南北朝时期,文人名士常有歌咏葡萄 酒的诗作。

庚信与葡萄酒

    庚信(513-581)在他的七言诗《燕歌行》中则写道:蒲桃一杯千日醉,无事九转学神仙。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 

    庚信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不如去饮一杯葡萄酒换来千日醉,或者为了长生去学炼丹的神仙。若能取得金丹作几次服食,顶能象千年矗立的华表永享天年。诗中将饮用葡萄酒与服用长生不老的金丹相提并论,可见当时己认识到葡萄酒是一种健康饮料。 

    值得注意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种植张赛引进的欧亚种葡萄的同时,也人工种植我国原产的葡萄,这可从当时的诗文中反映出来。

    曹操的小儿子曹植在《种葛篇》中写道: "种葛南山下,葛磊自成阴。与君初婚时,结发思义深。" 

唐太宗与葡萄酒

    隋文帝重新统一中国后,经过短暂的过渡,即是唐朝的"贞观之治"及一百多年的盛唐时期。这期间,由于疆土扩大,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喝酒已不再是 王公贵族、文人名士的特权,老百姓也普遍饮酒。盛唐时期,社会风气开放,不仅男人喝酒,女人也普遍饮酒。女人丰满是当时公认的美,女人醉酒更是一种美。唐 明皇李隆基特别欣赏杨玉环醉韵残妆之美,常常戏称贵纪醉态为"岂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当时,女性化妆时,还喜欢在脸上涂上两块红红的姻脂,是那时非 常流行的化妆法,叫做"酒晕妆"。近年港台和沿海城市流行的"晒伤妆",即一千多年前唐朝妇女的"酒晕妆"。 

    盛唐时期,人们不仅喜欢喝酒,而且喜欢喝葡萄酒。因为到唐朝为止,人们主要是喝低度的米酒,这一时期,烈性的蒸馏白酒是否己出现,还是个争论不休 的问题。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讲,白酒是直到元朝才出现的。不少学者则争辨,唐诗里就有"烧酒"、"白酒"等出现,如自居易在《荔枝棱对酒诗》中有:"荔 校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琉璃香"的名句。但反对者说,此"烧酒''非彼"烧酒"也,所以,唐朝时是否有蒸馏白酒还是个有争论的问题。但当时普遍饮用的低度 粮食酒,则无论从色、香、味的任何方面,都无法与葡萄酒媲美,这就给葡萄酒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

    当时葡萄酒面临着的真正的发展机遇是:在国力强盛,国家不设酒禁的情况下,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都十分钟爱葡萄酒,唐太宗还喜欢自己动手酿制 葡萄酒。据《太平御览》:"(唐)高祖(李渊)赐群医食于御前,果有蒲萄。侍中陈叔达执而不食,高祖问其故。对曰,医母患口干,求之不能得。高祖曰,卿有 母可遗乎。遂流涕呜咽,久之乃止,固赐物百段。"由此可见,在唐初,经过战乱、葡萄种植与酿酒基本已萎缩,连朝中大医的母亲病了想吃葡萄而不可得,只有在 皇帝宴请大臣的国宴上方有鲜葡萄。这时葡萄与葡萄酒的价格恐怕不低于汉末的身价。 

    《太平御览》记载,唐太宗贞观13年(640年),唐军在李靖的率领下破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唐太宗从高昌国获得马乳葡萄种和葡萄酒法后,不 仅在皇宫御苑里大种葡萄,还亲自参与葡萄酒的酿制。酿成的葡萄酒不仅色泽很好,味道也很好,并兼有清酒与红酒的风味(酸:较清的浅红色酒,酉盎:清酒), 自己觉得满意,还用来赐与群医。 

    盛唐时期社会稳定,人民富庶。由于帝王、大至喜好葡萄酒,民间酿造和饮用也十分普遍。这些都反映在当时的诗歌里。

白居易与葡萄酒

    唐朝另一位大诗人自居易,留下"诗二千八百,言饮者九百首。"(宋方勺《泊宅编》)诗的数量和饮酒诗的数量之多,在唐朝诗人中都首屈一指。自居易 也有不少葡萄与葡萄酒诗。《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中有"带襭紫蒲萄,袴花红石竹"的诗句;在《房家夜宴喜雪戏赠主人》中有"酒钩送盏推莲子,烛泪黏盘垒蒲 萄"的句子;在《寄献北郡留守裴令公》中有"羌管吹杨柳,燕姬酌蒲萄"的诗句。 刘禹锡与葡萄酒 与自居易同年出生的刘禹锡,以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致 仕,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诗文兼擅,诗歌与白居易齐名,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李欣与葡萄酒

    诗人李欣,《唐才子传》称其"性疏简,厌薄世务"。他在《古从军行》中写道:'自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柯。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 多。 野云万里无城廓,雨雪纷纷连大摸。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人汉家。

    李欣这首《古从军行》写了边塞军旅生活和从军征或者的复杂感情,借用汉武帝引进葡萄的典故,反映出君主与百姓、军事扩张与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与人 民牺牲之间尖锐而错综复杂的矛盾。全诗风格苍劲悲壮。诗的结尾借用葡萄引进的典故,揭示战争后果,不加评判而爱憎分明,为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王绩与葡萄酒 

    诗人王绩,号东皋子,旷达好酒,自号"五斗先生",常在酒肆中连饮数日而不归。《旧唐书·王绩传》:"或经过酒肆,动经数日,往往题壁作诗,多为 好事者讽咏。"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应征人京,任门下省待诏,他弟弟王静问他,作待诏安乐否?他答道:"待诏禄傣萧瑟,但良酝三升,差可恋耳!"已 经辞官归里的王绩,之所以愿意任薪傣寡薄的待诏,是因为每日能发给三升好酒。门下省侍中将此事上奏唐高祖李渊,高祖笑而每日增为一斗好酒,故有"斗酒学 士"之称。王绩自称为"五斗先生",每日一斗,还是不够他的酒量,往往是顾了自己就没有多余的酒招待朋友,最后还是弃官归隐。王绩不仅喜欢喝酒,还精于品 酒,写过《酒经》、《酒谱》。他还援有《醉乡记》,构建了一个乌托邦式的世外桃源--醉之乡,葡萄美酒则是他的醉乡日月里一颗闪亮的明星。

    王绩在《题酒家五首》(一作《题酒店壁》)中写道:"竹叶连糟翠,蒲萄带曲红。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 这是一首十分得体的劝酒诗。踊友聚 宴,杯中的美酒是竹叶青和葡萄酒。王绩劝酒道:今天朋友相聚,要喝尽樽中美酒,一醉方休! 它日分别后,就是再喝同样的酒,也没有兴致了。

王翰与葡萄酒

    唐朝的葡萄酒诗,最著名的莫过于王翰的《凉州词》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塞荒凉艰苦的环 境,紧张动荡的军旅生活,使得将士们很难得到欢聚的酒宴。这是一次难得的聚宴。酒,是葡萄美酒;杯,则是"夜光杯"。据《十洲记》:"周穆王时西胡献夜光 常满杯,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鲜艳如血的葡萄酒,满注于白玉夜光杯中,色泽艳丽,形象华贵。如此美酒,如此盛宴,将士们莫不兴致高扬,准备痛饮一 番。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际,马上琵琶奏乐,催人出征。此时此地,琵琶作声,不为助兴,而为催行,谁能不感心头沉重? 这酒还喝不喝呢?这时,座中有人 高喊,男儿从军,以身许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有酒且当开怀痛饮! 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没有什么丢脸的,自古以来有几人能从浴血奋战的疆场上生还 呢! 于是,出征将士豪兴逸发,举杯痛饮。明知前途险厄,却仍然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表现出高昂的爱国热情。在众多的盛唐边塞诗中,这首《凉州词》最能表 达当时那种涵盖一切、睥睨一切的气势,以及充满着必胜信念的盛唐精神气度。明朝王世贞称此诗为无瑕之壁,与王昌龄的《出塞》同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此诗 也作为千古绝唱,载入中国乃至世界葡萄酒文化史。

苏东坡与葡萄酒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在不得意时,很多故旧亲朋都不上门了,甚至连音讯都没有。只有太原的张县令,不改初哀,每年都派专人选葡萄来。到 了宋朝,太原仍然是葡萄的重要产地。 苏东坡被贬惠州后,在《东皋子传后记》中讲自己的喝酒习惯:"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然 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引,则予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示乃过于客。阔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 苏东坡酒量虽 不大,却是善饮者,知道酒的好坏,他同时又是位美食家。在苏东坡看来,精美的菜肴、优美的乐曲、仙女的舞姿,只有以萄萄美酒相配,才是真正的人生享受。由 此可见苏东坡对葡萄酒的评价之高:葡萄酒确实是高雅的美酒。 

    苏东坡撰写过《酒经》、《浊醪有妙理赋》、《酒子赋》、《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酸赋》等,他还自己酿造了"蜜柑酒"和以蜂蜜为原料的"蜜酒"


1共1页


登录后再发言